任何人都是食神
在台灣時,嚐遍大江南北美食,人稱十指神丐 。無美食不吃,無異國料理不嚐,那時的我,就像是電影「食神」中的史帝芬周,不可一世。
「這湯頭沒味道,失敗」
「牛肉煮的太熟,失敗」
「臭豆腐乾扁扁的,你是回鍋幾次了呀!黑心鬼!」
「馬的!!老闆!!你賣的到底是水餃 還是湯餃呀!!!?怎麼這麼濕! 是要我拿衛生紙吸完水之後再吃嗎!?」
在台灣只要有錢,完全不用自已動手,走三步五步就會有三菜一肉的便當可以吃。更別說假日總有許多異國料理餐廳外大排長龍許多人等著品嚐。
在這裡!!你!!就是美食家! 你!!就是評論家!!
可惜… 人總是要失去之後才知道什麼叫幸福。
煮菜是背包客必備的技能
這種「幸福」自從到了國外之後更顯得珍貴, ,在紐西蘭隨便吃一家餐廳 都要四、五百元台幣起跳,有的光是點一道菜就要新台幣四、五百元。
除了外食花貴昂貴之外,最要是國外生活實在太過無聊,於是研究食譜便不得不成為每個人的興趣,特別是亞洲人。
工作賺了很多錢,一手拿iphone講電話,另一手拿macbook打字,嘴巴喝星巴克,手拿LV包包。或許很屌,但是當大家說明天的聚餐你也要提供一道菜但自已卻抓破頭也不知道該煮什麼的,或是
費盡全身功力所煮出來的"佳餚"卻被眾人嫌棄 最後只能自已收拾殘局的窘況,十隻ipohe 也換不回被踩在地上的面子。
目標設定
我那麼會品嚐,那麼自已煮應該也不會太難吧!?
因此,在紐西蘭煮出十道料理,是我除了在紐西蘭單車環島外另設的目標之一。
人每天都需要吃飯,所以應該很容易完成才是。但是這個目標卻成了我最晚達成的目標。原因出在於在大部份的時間我都在野外搭帳篷,沒廚房orz。
每天只能吃泡麵,水煮青菜,水煮雞腿。更別說要還帶一堆重死人的調味料。我只求今天有多餘的水能讓我塭泡麵就好了。
只是在這段過程之中,一直再找機會練習廚藝。
只是從沒煮過菜的我,常常肉都不知要怎麼切 怎麼煮才會好吃。因此,煮來煮去最拿手的一道菜依舊是「十全泡麵」,把所以的菜切一切 然後全扔到水裡一起滾一滾。
水滾,打撈起來,收工。
但人總是要求進步的。刀拿久了,也知道除了不小心切到手之外 還可以拿來切菜。
而來國外打工的人十個總有八個廚藝會越來越強,剩下的那二個一個是有錢人,另一個是像我一樣沒廚房的可憐人。
好不容易到有廚房的地方了。看身邊的人大家埋首在廚房中努力的切著菜。大顯身手。自已也開始研究一些食譜網站。
漸漸地,奶油餅乾,蔬菜煎餅、磨菇雞蓋飯…,我會的菜色一點一滴的增加。
不過… 正當我開始小有心得的時候。就如同小說中練功的絕世強者一樣,遇到了心魔!! 不同的是…人家的絕世神功是練到了九層才卡到心魔。
而我的曠世廚功 才練到第一層就卡到陰,再也跨不去。
美味的真相
一、你吃的是美味 還是 調味料?
根據我訪查身邊背包客的廚藝,他們在作菜的過程中都會加入許多的調味品;例如:五香粉、胡椒粉、香料…。
怎麼五秒鐘做出泰式雞腿? 答案是:雞腿烤好後淋上泰式酸辣醬就成了。
許多人只要沒有加調味料,就會覺得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明明雞腿烤完就好吃,但許多人就是非得用醬料醃過之後才能吃的下去。
我不禁在想:究竟我們吃的是調味料,還是食物本身? 這樣吃下去 對身體會健康嗎?
如果把狗屎加上調味料,那狗屎是不是也會變得好吃?
二、美味≠健康
在看過一些肉類的記錄片,再加上本身在大賣場工作的經驗。我知道那些醃漬過的肉和香腸都是有問題的都是有問題的肉去製作而成。
但是大家只看到了方便。卻不知美味背後的陷阱
於是, 我煮出來的食物變得十分清淡。別人吃不到酸甜苦辣就說沒味道,實際上他們沒吃出食物本身的味道。突然間,我覺得食神這條路這條路
對我來說是行不通了,因為美味必須要建立在大眾的立場上。一般人並不會因為你下的調味料較少而感謝你的食物比較健康,反而會覺得你這間爛店為什麼煮的這麼難吃 。
而食物要美味的方法最簡單的就是… 添加調味料。
所以,我決定放棄開小吃店這個夢想了。我決定往糕餅方向研究,一來食材準備簡單,不用準備為了一道菜中的幾滴麻油而買一整罐。
二來也不用非得吃一堆人工調味劑才會覺得好吃。
搞了半天,最健康的飲食根本不需要繁雜的工法。只要遵循簡單的原則就可以了。
換言之,我們平常吃美食的其實是換種方式的慢性自殺!?
那麼要怎麼煮才會健康?
康健雜誌倒是說得很清楚,以下轉述其中精華 希望大家都能吃得健康。
●少烹調,保持食材原色原味
舒食基本上要符合五S,也就是慎選(selection)、少量(small)、簡單(simple)、慢(slow),以及最重要的微笑(smile)。
● 慎選─精挑細選
食材新鮮就好,以當令、在地食材為主。因為不用高溫煎、炒、炸,所以我們選用冷榨的優質油品,如黃金芝麻油、苦茶油、初榨橄欖油等,待食材煮熟後再淋上拌勻,減少油品經過高溫產生對人體有害的化學變化。醬油只選天然發酵的醬油,如丸莊醬油與豆油伯。鹽則是使用含有豐富礦物質的海鹽。
我們幾乎很少碰「五白」:如白糖、白米、精緻鹽、白麵粉、味精等製品。
● 少量─少量多餐
每餐六、七分飽即可,我有時也會進行簡單的斷食,早上和晚上不吃東西,中午吃大量的生鮮蔬果、沒有主食類,讓腸胃道好好休息。
● 簡單─化繁為簡
食材簡單,少用加工及添加物的食品。烹調方式也是最簡單的輕烹調:不炒、不煎、不油炸、不慢燉久煮,以蒸煮和汆燙為主。
儘量維持食物原味。其他則直接借用食材本身的味道來調味:如檸檬、番茄、鳳梨的酸,蓮藕粉、龍眼乾或黑糖漿的甜;香辛料、薑和韭菜花的辛辣味等去搭配調味。
● 慢─細嚼慢嚥
放慢腳步,菜一道道上,然後一道道慢慢品嚐,囫圇吞棗感受不到食物的鮮甜,對胃也會造成傷害。
食譜網站:
MASAの料理ABC
最後,我的食神之路‧ 就在健康的考量之下。"轉進"往麵包界發展了!!
僅管美食沒有練成,但基本的煮法 還難不倒我。而因為當了背包客,讓我可以決定自已想吃的食物。這也算是一種收獲吧